当下,内容创业风起云涌。各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,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, 一时间语音问答、会员订阅、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。日前,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始内测,知识付费产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?记者调查发现,“90后”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,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,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。
知识付费新风口凸现
“互联网+”时代,付费阅读不单指阅读电子书、网络文学,还包括听书、听讲座、获取专业的知识回答等,所有的内容付费模式,无一例外都遵循“用有限的时间为用户带来更有效知识获取”的规则 ,在内容数量庞大、冗杂的今天,精品内容已经可以变现。
自去年付费语音问答应用“分答”火爆推出以来,各个内容平台甚至规模内容制作方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:知乎推出实时问答“知乎Live”,逻辑思维推出“得到APP”,豆瓣推出“豆瓣时间”,微博加强与“红豆Live”的合作……付费项目已逐渐成为各大内容平台的标配。
“豆瓣时间”推出的首期专栏《醒来——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》,可以说是近来付费阅读市场广受关注的节目,专栏由诗人北岛邀请西川、刘文飞、欧阳江河等16位著名中国诗人、诗歌译者和专家共同打造,共102期音频节目,订阅用户需付费128元,平均每堂课约1元钱。
购买该课程的语文教师阎女士告诉记者,北岛在诗歌课中讲他的朋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、已故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,内容引人入胜,包括北岛旅居斯德哥尔摩时,与特朗斯特罗默的交往,末尾还有一段珍贵的音频,是特朗斯特罗默生前亲自朗读的《写于1966年解冻》,堪称经典。
“在信息过载时代,筛选符合需求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付费阅读解决了这一问题,能帮助我在短时间内获取需要的内容。”在阎女士看来,互联网免费内容虽然信息量大,但是过于庞杂,难以满足用户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,用户付费购买的内容与互联网免费内容是不同的,前者更加专业、更具针对性。
“90后”成买单群体
付费阅读内容越来越多,谁最愿意为此买单?调查显示,“90后”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,作为互联网的“原住民”,“90后”从小成长在网络时代,无论是社交还是学习都更依赖于网络,也因此给互联网带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。
“通过阅读APP,能与好友之间互赠书本,或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,这份精致的阅读体验,是传统阅读所享受不到的。”“90后”大学生张夕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,一打开APP,就能看见每周好友阅读时间的排行。张夕表示,电子阅读不需要随身携带书本,调用和搜索更加方便,此外,与购买纸制书相比还能节约不少费用。
数字阅读平台——阅文集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,超七成移动端数字阅读用户为26岁以下的年轻人,付费用户中,“90后”用户占比为43%,平均年付费金额为80元,付费规模远高于其他年龄层用户;25岁至34岁的付费用户超过7成,其中“90后”的付费比例同样最高。
“年轻一代阅读方式更加个性化和碎片化,不再留恋单一的阅读入口,对自己喜欢的阅读产品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。”业内人士分析说,“90后”成长在物质和精神相对宽松的环境内,具备即时消费能力,未来将成为引领数字阅读的核心消费群体。
内容是竞争力
目前,除了电商与网络游戏,付费阅读已逐渐成长为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盈利模式,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试水内容付费,并各出奇招吸引人们为“优质内容”买单。
可随着网络知识分享平台的日益增多,各类内容产品良莠不齐,然而由于付费阅读市场还未建立价值评估机制,消费者买到“坏知识”、“假知识”往往面临找不到退货或投诉索赔途径的尴尬。
“网上购买知识,和网上叫车、叫外卖等不一样,知识本身是玄虚的东西,虚拟产品在购买前应该有试听、试读的机会,付费后才发现内容不满意,钱就白花了。”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,现在在网络知识分享平台购买内容产品,信任感的建立主要依托对作者的崇拜、朋友的推荐、媒体的宣传等主观理念,这种购买方式也导致了消费者所付费的内容品质无法保障。
对此,业内分析人士指出,读者在付费阅读方面的不良体验,关键在于正版内容的缺乏,这也一直被视为制约付费阅读进一步发展的短板,能为用户持续提供优质内容,是未来付费阅读平台赢得市场的关键。此外,稀缺的内容将是知识付费产品发展的基础,细分的、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产品也将越来越受欢迎。